(原文發表于4月3日,作者為ESPN網站的選秀分析師Jeremy Woo,文章內容不代表譯者觀點)
預計將成為今年NBA選秀狀元的庫珀-弗拉格,正率領杜克大學在最終四強賽中迎戰休斯敦大學。弗拉格非凡的表現引發了一個問題:究竟哪些現役或退役NBA球員最適合成為他的模板?ESPN采訪了多位NBA高管和球探,根據弗拉格正在成長的進攻技巧、全能性及防守能力,他們提出了五位模板球員。
球員對比雖然常引發爭議,但始終是球探評估新秀時不可或缺的討論方式。盡管不夠完美,但這種類比有助于建立預期,并設想球員可能發展的方向。“我需要知道最壞情況下的結果,如果我們用選秀權選擇他,至少要給我一個能讓你聯想到的、曾在聯盟立足的球員。”一位西部球隊高管告訴ESPN,“這能構建證明他屬于NBA的邏輯。你可以給出兩個參照對象,或是某球員與另一球員的混合體,甚至是上古時代的球員。當你能說出‘這家伙讓我想起某某’時,那么用選秀權選擇他的說服力就會更強。”
弗拉格本賽季入選全美第一陣容的表現使其成為一個特殊案例,頂級新秀往往具備與眾不同的特質,他們多樣化的技術特點常常會讓人同時聯想到多名球員。以下是NBA球探在評估弗拉格時重點參考的五名球員,這些對比旨在展現其發展前景的多種可能性,并凸顯他在攻防兩端的優勢。
上限模板:科懷-萊昂納德
球員簡介:小前鋒;身高2米01;體重103公斤
選秀情況:2011年首輪第15順位被步行者選中(選秀夜被交易至馬刺)
NBA管理層觀點:“弗拉格的防守非常出色,憑借其體型、積極性和籃球智商,能立即成為改變戰局的防守者。他一直都是頂尖防守者,進攻端也在持續進步。這與萊昂納德NBA生涯早期的成長軌跡非常相似,最初展現全能特質,最終發展為真正的攻防一體型球員。”——來自一位西部球隊球探的評估
二者相似之處:萊昂納德在NBA取得的成就正是弗拉格最理想的發展方向。巔峰期既能成為高效的外線得分手,又能防守任何對位球員。
進攻端,兩人持球時都不以華麗風格見長,但都依靠扎實的中距離腳步和平衡性,能為隊友創造機會,且更傾向沖擊籃筐而非依賴三分投射。萊昂納德最終成長為NBA球隊的頭號進攻選擇,而弗拉格能否達到同等得分水平仍是最大懸念。
防守端,兩位球員都能利用體型和意識破壞對手進攻節奏。身高2米06的弗拉格更擅長蓋帽,在杜克大學擔任無球游走型前鋒。萊昂納德則憑借強健體魄和巨大手掌,巔峰期曾是聯盟最具破壞力的側翼防守者。這種模板對比表明,弗拉格對比賽勝利的影響力若能與進攻技術同步提升,同樣可能成為建隊基石級球員。
差異點分析:萊昂納德的成長軌跡堪稱時代奇跡。從圣迭戈州立大學時技術粗糙的大前鋒,到馬刺時期攻防一體的總決賽MVP,再到生涯中期轉型為進攻核心,其成就與非常規的成長曲線使其難以被簡單對標。必須承認,弗拉格的進攻成熟度與賽場成就遠超同齡時期的萊昂納德。雖然球員發展具有不可預測性,但其大一數據已顯示出比20歲參加選秀的萊昂納德成長更快,這預示著弗拉格未來成為頂級得分手的可能性很大。
身體條件方面,萊昂納德擁有2米21的驚人臂展和更強壯的上肢。弗拉格的身高更具優勢但體型更纖瘦,2024年耐克籃球峰會測量的臂展為2米11。弗拉格可能提供更靈活的防守適配性,但難以復制萊昂納德效力馬刺時期那種側翼封鎖能力,極少球員能達到萊昂納德當年的單兵防守水準。
雙方數據對比:統計數據顯示兩人在大學時期截然不同,弗拉格各項指標明顯優于萊昂納德2011年在圣迭戈州立大學的大二賽季。
(表為弗拉格和萊昂納德的數據對比:弗拉格36場比賽和萊昂納德2010-11賽季的場均數據均調整為每40分鐘數據,從左往右依次是得分、籃板、助攻、搶斷、蓋帽、真實命中率、凈效率和基礎正負值)
弗拉格的真實命中率(60%)、組織能力(每40分鐘5.6助攻)和三分命中率(37%對比萊昂納德27%)全面領先,體現其技術成熟度方面的優勢。萊昂納德在籃板和搶斷數據上與弗拉格持平,但創造得分機會能力遠未達到其生涯后期的水平。盡管未來發展存在變數,但弗拉格隨年齡增長進化為頂級進攻選擇的可能性值得期待。
下限模板:拉馬爾-奧多姆
球員簡介:大前鋒;身高2米08;體重100公斤
選秀情況:1999年首輪第4順位被快船選中
NBA管理層觀點:“我們常常會討論內線球員的外線發展以及外線球員的低位技術。僅從外線持球的輕松度和舒適感來看,弗拉格的外線技術渾然天成,而奧多姆屬于后期發育型技術流。當一名2米08的球員能像1米91的后衛那樣嫻熟處理球時,這種天賦令人振奮。”——西部球隊1號高管
二者相似之處:以兩屆NBA總冠軍和最佳第六人奧多姆作為弗拉格的下限模板,恰恰凸顯了弗拉格多功能性的核心價值。即便弗拉格得分能力發展停滯,他作為控球前鋒的組織能力、為隊友創造機會的本領以及帶來的陣容靈活性,仍能產生巨大戰術價值。
奧多姆在NBA常擔任高大型持球手,早在1998-99賽季效力羅德島大學時期就實質扮演控衛角色。其職業生涯在離開快船加盟熱火后起飛,后來作為2004年奧尼爾的交易籌碼加盟湖人。效力湖人時期,奧多姆攻防兩端的多位置屬性使其成為2009年-2010年兩連冠陣容的關鍵拼圖。雖然外界對弗拉格的期待遠高于當年的奧多姆,但將其視為“能改變防守格局的控球前鋒”的構想,恰恰暗示了他非凡的上限潛力。
差異點分析:弗拉格的成長軌跡注定將超越奧多姆的NBA成就。雖然奧多姆大學賽季就帶領羅德島大學奪得大西洋十校聯盟冠軍,但弗拉格在爭冠級球隊的統治級表現更勝一籌。奧多姆因場外問題未能兌現全部天賦,而受訪高管們對弗拉格的職業態度則零擔憂。
雙方數據對比:奧多姆效力羅德島大學的唯一一個賽季場均數據(調整為每40分鐘數據)為17.6分9.4籃板3.8助攻1搶斷1.8蓋帽,三項命中率分別為53%/33%/68.7%。弗拉格本賽季所有數據均優于奧多姆大學時期,印證這個模板或許過于保守,但奧多姆的全能表現仍具參考價值,其生涯軌跡幫助界定了弗拉格的下限。
巔峰期模板:杰森-塔圖姆
球員簡介:小前鋒;身高2.03米;體重95公斤
選秀:2017年首輪第3順位被凱爾特人選中
NBA管理層觀點:“他們兩人在杜克大學時期都展現出了極高的潛力,未來會有多種方式成為超級巨星。我們現在看到弗拉格也是如此,比如在對陣八強的阿拉巴馬大學時投籃手感不佳,但仍然對勝利產生了巨大影響……有人質疑過他倆的投籃能力,但這種擔憂現在看來可能很可笑。他們在進攻端的球感都非常出色,這個天賦在他們這種體型和使用率的球員中實屬罕見。”——西部球隊2號高管
二者相似之處:塔圖姆作為杜克大學“一年即參選”的球員,在25歲左右成長為NBA的頂級球員之一,并在2024年成為冠軍球隊的核心。高中時期就是天賦異稟的得分手,后來從中距離專家逐漸發展為更全面的進攻威脅。弗拉格和塔圖姆體型相似,前者身高高出1英寸(2.54厘米),但兩人的臂展均為6尺11寸(2.11米)。高中時期,他們的跳投都顯得僵硬機械,尤其是三分球。
塔圖姆在凱爾特人展現的平衡且高產進攻模式,為弗拉格提供了成長模板,特別是如果未來球隊給予他高球權使用率。塔圖姆的成功并非依賴頂級三分投射(三分命中率維持在35%-39%之間,雖高產但未達聯盟頂尖水平),而且他的傳球能力逐年提升,本賽季場均助攻達到生涯新高的5.9次。
差異點分析:從風格上看,弗拉格和塔圖姆在大一時期差異明顯。塔圖姆選秀時的弱點是投籃選擇和有限的傳球意識,他花了不少時間才改變打法。弗拉格則更擅長為隊友創造機會,他在杜克大學的場均助攻數是塔圖姆的兩倍多,傳球能力將成為他在NBA進攻價值的關鍵。弗拉格的投籃選擇更團隊化,不過在半場自主創造投籃機會方面,塔圖姆當時更成熟。
弗拉格進入NBA時將比當年的塔圖姆更具防守影響力且更專注,塔圖姆在凱爾特人防守有所進步,但選秀時并不以防守見長。塔圖姆后來學會了利用體型和多面性優勢,籃板能力出色。預計弗拉格新秀賽季就會在防守端產生更大影響,長期可能也更突出。
雙方數據對比:統計數據再次印證了弗拉格同齡時期的驚人表現,他的大學數據與塔圖姆相比毫不遜色。
(表為弗拉格和塔圖姆的數據對比:弗拉格36場比賽和塔圖姆2016-17賽季的場均數據均調整為每40分鐘數據,從左往右依次是得分、籃板、助攻、搶斷、蓋帽、真實命中率、凈效率和基礎正負值)
弗拉格的助攻優勢明顯(每40分鐘助攻5.6次,塔圖姆只有2.6次),高階數據(凈效率+37.3,基礎正負值+14.5)也體現了他在防守更強的杜克校隊中的防守影響力。與此同時,塔圖姆的進攻效率也不遑多讓(真實命中率57.3%,而弗拉格為60%)。
二當家模板:斯科蒂-皮蓬
球員簡介:小前鋒;身高2.03米;體重103公斤
選秀:1987年首輪第5順位被超音速選中(選秀夜被交易至公牛)
NBA管理層觀點:“我選擇皮蓬作為模板,因為他本可以成為球隊的頭號球星。在喬丹離開公牛后他也確實做到了,但他最終成為了史上最出色的二當家。我認為弗拉格會是個了不起的二當家,他可能需要一位聯盟前十級別的搭檔。當然他可能證明我是錯的,但我不認為他職業生涯能成為冠軍球隊的頭號核心。”——一位東部球隊總經理
二者相似之處:皮蓬這個模板旨在說明,弗拉格或許最適合與另一位能貢獻大量得分的精英球員搭檔。皮蓬被視為史上最佳“二當家”,他在1990年代與喬丹聯手為公牛贏得六座總冠軍。這個對比突顯了弗拉格在其他所有領域的影響力,即使他最終未能成長為頭號得分手,依然擁有很高上限。皮蓬從未是頂級得分手,他在喬丹身邊扮演全能型角色,從而能將更多精力投入防守端。弗拉格的進攻天賦可能也最適合這種模式,他出色的傳球和控球能力使其能成為組織型前鋒。
差異點分析:皮蓬是更具爆發力的球員,擅長用身體優勢和轉換進攻碾壓防守者。弗拉格的體格變化尚不確定,他目前不具備同等級別的身體對抗。弗拉格的球場感知力和外線技術遠勝年輕時的皮蓬,后者最初只是中阿肯色大學的非獎學金球員,直到后期身高猛增才改變命運。弗拉格現階段已是更優秀的射手,這預示他的進攻影響力可能超越皮蓬,但這不保證他能成為真正的頭號得分手。
雙方數據對比:雖然時代和比賽級別差異使得雙方數據對比的意義有限,但皮蓬這個模板確實體現了弗拉格填滿數據欄和攻防兩端影響比賽的能力。1986-87賽季(21歲大四時),皮蓬在中阿肯色大學場均23.6分10籃板4.3助攻3.1搶斷(當時未統計蓋帽),展現全能影響力(盡管比賽級別較低)。皮蓬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在NBA經歷數個賽季才爆發,最終成為1990年代表現最全能的球員之一。
冷門模板:安德烈-基里連科
球員簡介:小前鋒;身高2.06米;體重100公斤
選秀:1999年首輪第24順位被爵士選中
NBA管理層觀點:“基里連科可是拿過NBA蓋帽王的!我不認為弗拉格能做到這點。基里連科能把更多精力投入防守端,因為他在進攻端只是角色球員。在他的巔峰期,作為一名非中鋒球員場均3次封蓋簡直不可思議,何況那還是個比賽節奏更慢的時代……而弗拉格預計在進攻端會重要得多。”——西部球隊1號高管
二者相似之處:這個模板在賽季前被頻繁用于類比弗拉格。弗拉格的防守心態和影響力讓不少球探聯想到這位2004年的全明星,這位俄羅斯球員初入聯盟時就已是頂級防守者之一,基里連科在2004-05賽季巔峰期曾以場均3.3次封蓋領跑全聯盟。弗拉格的防守覆蓋范圍和作為防守組織者的本能,是這個類比的核心依據。
差異點分析:隨著對弗拉格了解的深入,這個模板的合理性正在減弱。同齡階段的基里連科進攻能力遠遜于弗拉格,他NBA生涯單賽季場均得分最高僅16.5分,從未成為高產的外線射手或多面得分手,也不具備高強度進攻發起能力。弗拉格的進攻天賦顯然更高,其傳球能力和球場意識會讓他成為完全不同類型的球員。此外,基里連科擁有2.24米的驚人臂展,這是他封蓋能力突出的關鍵因素。
雙方數據對比:基里連科新秀賽季(2001-02賽季)在爵士場均出戰26分鐘得到10.7分4.9籃板1.4搶斷1.9蓋帽,真實命中率55.3%,最終位列年度最佳新秀票選第三。他幾乎不投三分,兩分球命中率48%。只要保持健康,弗拉格在NBA獲得更多出場時間和球權的情況下,預計將全面超越這些進攻數據。雖然弗拉格的封蓋數可能難以達到基里連科的水平,但防守影響力應該同樣顯著。
原文:Jeremy Woo
編譯:李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