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表于3月31日,作者為CBS體育的Sam Quinn,文章內容不代表譯者觀點)
2024年的三月,杰倫-格林場均得分力壓約基奇。2023年的三月,米卡爾-布里奇斯以接近“50%/43%/91%”的投籃命中率場均砍下近29分。2020年的三月,謝克-米爾頓表現亮眼,直接導致霍福德在復賽園區失去了76人首發位置。這些案例傳遞的信息相當明確:NBA的三月總會發生些瘋狂的事情。
這種現象其實事出有因。首先就是三月份賽程的原因,弱旅往往會擺爛,強隊頻繁輪休,特定對手的比賽樣本可能造就非常規數據。球隊決策也會突然變得清晰:比如無緣季后賽的隊伍,可能會將進攻大權交給平日無緣掌控的球員,傷病因素同樣能觸發這種改變。
但也有時候這些球員就是實打實取得進步了。以字母哥為例: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間,他場均僅3.2次助攻。但隨著賽季深入,時任雄鹿主教練的基德察覺其成長軌跡,逐步賦予更多進攻主導權。當年三月字母哥不僅得分小幅躍升,更關鍵的是場均助攻飆至7.2次。獲得持球核心地位后,字母哥最終斬獲了2017年最快進步球員獎及2019年常規賽MVP。某些三月的球員爆發,確實預示著巨星崛起。
今年,我們同樣見證了NBA版的“瘋狂三月”。聯盟各處頻現瘋狂的球員表現,是時候深入剖析這些案例,辨別哪些是真實進化,哪些只是三月的魔幻常態。
約什-基迪與科比-懷特(公牛)
科比-懷特三月份場均砍下29.1分,力壓字母哥、塔圖姆、杜蘭特、愛德華茲和康寧漢姆。基迪的數據稍顯溫和,場均20.9分,但他同時有接近三雙的表現(9.8籃板8.9助攻)。兩人均打出生涯最佳月表現,并直接轉化為球隊戰績。公牛過去14場比賽取得10勝4負,更關鍵的是,他們進攻端的成功并非依賴本賽季標志性的快節奏打法。盡管公牛的比賽節奏高居聯盟第三,但據Cleaning the Glass網站的數據統計,三月份公牛半場進攻每回合得分高居聯盟第七。這并非單純靠出手數堆砌的數據,而是實打實的高效進攻體系。
這一切的核心正是基迪與科比-懷特,兩人在三月的侵略性顯著提升。截至二月,他們合計場均僅5.7次罰球出手,三月份均已突破這一數字。尤其是科比-懷特化身為突破狂魔,三月場均9.8次禁區出手。作為參照,詹姆斯本賽季場均9.6次禁區出手。
基迪的攻筐頻率同樣激增,但更重要的是,他的三分球終于靠譜了,三月的接球三分命中率達41.7%(出手數同樣可觀)。值得注意的是,基迪整個賽季的接球三分其實一直穩定,而這類投籃恰恰決定了他季后賽能否上場,雷霆會交易他的部分原因就是獨行俠等季后賽對手在基迪無球時會直接放空他。雖然基迪幾乎不嘗試明星球員標志性的持球干拔三分,但作為拼圖球員練就這一關鍵技能意義重大。若想真正贏得對手防守端的尊重,他還需長期維持高產高效,但如今至少邁出了第一步。
不過該給公牛潑點冷水了:公牛三月的賽程對手防守實在孱弱。他們僅遭遇三支防守聯盟前十球隊,還是缺少薩格斯的魔術、沒有小莫布里的騎士以及失去阿門-湯普森的火箭。面對多數防守爛隊刷一個月數據,這種比賽樣本顯然有失公允。
但從陣容上來看,兩人的爆發合乎邏輯。公牛從雷霆換來基迪的底層邏輯,就是認為他在更高持球權的環境能兌現潛力,科比-懷特本質上也是持球型選手。此前拉文的存在壓制了兩人的球權使用率,二月份公牛送走拉文后,兩人控球時間大幅增加,隨即迎來飛躍。當然,在任何志在爭冠的球隊里,他們二人大概率需要與拉文級別的持球手共存,因此不能說公牛已打造出冠軍級后場。但基迪和科比-懷特確實抓住了拉文離隊創造的機會,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可能性。
昆汀-格萊姆斯(76人)
過去一周,76人打了兩場關鍵的擺爛大戰,分別是對陣鵜鶘與猛龍。格萊姆斯均輪休缺席了比賽,要知道,他加盟76人前場均僅上場22.8分鐘。說得委婉些,替補球員可不需要輪休,這是球星級別的待遇。不過三月的格萊姆斯,確實打出了球星水準。
加盟76人之前,格萊姆斯是毫無爭議的純角色球員。2022-23賽季雖在尼克斯出任首發,但他近90%的運動戰進球來自助攻,基本被定位于底角三分射手。但在群星缺席、專心擺爛的76人,他過半的出手變成自主創造進攻機會且效率驚人。這些數據當然存在水分,格萊姆斯目前在禁區內的命中率高達69%,這對后衛而言簡直是MVP級表現。
老鷹的喬治-尼昂曾暗示格萊姆斯“等76人陣容恢復健康就會回歸角色球員定位”,如今看來未免武斷,格萊姆斯在76人砍下30+的場次已超過保羅-喬治。事實或許介于二者之間:格萊姆斯不會再甘當底角木樁,但等恩比德和馬克西回歸后,場均26.6分的表現也必然回落。
折衷的方案其實很理想化:格萊姆斯既能命中球星創造出的絕對空位三分機會,也能利用對手過度撲防突破得分,還能懲罰錯位防守。更何況現階段降低恩比德的使用率并非壞事,76人大可將格萊姆斯的進化作為理由,控制恩比德常規賽上場時間,為季后賽蓄力。即便未來無法每晚都砍下25分,但任何有眼光的教練看到格萊姆斯這月的表現,下賽季都該增加他的持球權,否則簡直是暴殄天物。格萊姆斯或許配不上“輪休”暗示的巨星地位,但比獨行俠、活塞或尼克斯認知中的他,已然是全面得多的進攻手。
德尼-阿夫迪亞(開拓者)
對阿夫迪亞來說的好消息是,這并非他首次在賽季末爆發。去年二月,阿夫迪亞曾連續七場比賽砍下場均23分9籃板3助攻的驚艷數據,可惜隨后受傷狀態全無。被交易至開拓者后,他大半個賽季都在適應新環境。如今歷史重演,三月他再次交出場均23分10籃板5助攻的答卷。
但有一項關鍵數據預示著這種表現難以持續:他的投籃。生涯前三年,阿夫迪亞是糟糕的三分手,上賽季才進步至合格水平,本賽季基本維持。然而最近九場比賽,他以51.6%的三分命中率場均出手7記三分,這種效率若能保持,他將是NBA歷史級神射手,顯然這不現實。
當然,這段爆發期仍具價值。阿夫迪亞在籃下終結手感低迷時仍能打出高光表現,此前在奇才的閃光點也暗示他早有突破潛質。只是阿夫迪亞的上限絕非場均25分的得分手,更可能穩定在18-20分區間。現在我們可以放心稱他為優質射手,而他的終結能力實際比近期表現更強。將這些特質與頂尖的籃板卡位、強悍防守和出色傳球意識結合,便造就了這位極其獨特的鋒線。如今的阿夫迪亞是真正的全能戰士,只是被掩埋在仍需1-2年時間重建的開拓者隊中。
在這個癡迷鋒線全能性的聯盟里,阿夫迪亞堪稱瑰寶,更何況他被交易前與奇才簽下的四年5500萬續約合同堪稱超值。只是近期數據暗示的“球星級得分手”假象終將褪去,他真正的價值在于那些不會體現在數據欄的全方位貢獻。
奧斯汀-里夫斯(湖人)
關于里夫斯似乎每年都有類似的討論。新秀賽季,這位落選秀上場就能提升球隊表現,湖人管理層或許撿到了優質替補。第二年,當威少的陣容實驗失控時,里夫斯成為了板凳席上的穩定器,最終晉升為詹姆斯身旁的輔助控球手,湖人可能挖到了一名長期首發。第三年,里夫斯的組織能力令人驚喜,賽季末人們發現他不僅僅是一名首發,更可能是湖人的未來主控手。
如今是里夫斯職業生涯的第四個春天,我們又一次急切地為他重新定義上限。自詹姆斯對陣凱爾特人受傷后,里夫斯場均轟下26.5分6.5助攻。整個賽季,只要球在他手中,他就會表現出色。據Cleaning the Glass網站的數據統計,本賽季湖人所有由里夫斯單獨帶隊(無詹姆斯和東契奇)的陣容,進攻效率超過聯盟88%的陣容。是時候嚴肅討論:湖人是否已經擁有了一位全明星級球員?
湖人管理層顯然將里夫斯視為核心資產,所有重大交易談判都將他列為非賣品。主教練雷迪克在對陣灰熊的關鍵戰前需要激勵球隊時,不僅安排了詹姆斯和東契奇的面談,還找到了里夫斯。雖然尚不能與兩位巨星平起平坐,但湖人已將里夫斯視作同樣不可或缺的球員。當詹姆斯在未來幾年退役后,湖人很可能會打破“交易陣容拼圖換新星”的慣例,選擇讓里夫斯長期輔佐東契奇。
當然,里夫斯也受益于巨星隊友的牽制力。與格萊姆斯不同,他在生涯第四年的受助攻率反而上升,這是適應東契奇持球體系的證明。里夫斯的接球三分已成為完美拼圖(本賽季命中率39.2%),但若要真正成長為東契奇的合格副手,必須開發出類似東契奇標志性的持球干拔三分。這項技能里夫斯去年才剛起步,本賽季命中率不足28%,三月爆發期甚至低于25%。但參照他生涯逐年進步的軌跡,未來1-2年掌握這項進攻武器并非奢望。
這正是里夫斯突破殺招的最后拼圖,作為一名突破手,他需要超遠射程彌補爆發力缺陷。盡管他早已是聯盟最狡猾的造犯規大師,擅長利用橫向移動創造空間,但平庸的第一步啟動注定他需要持球三分作為戰略武器。一旦練成,我們將看到一位兼具頂級終結手感、致命傳球視野與完美籃球智商的獨特球員。未來數年,里夫斯仍將享受“詹姆斯和東契奇吸引防守后錯位懲罰”的紅利。但三月的爆發表現證明:即便獨挑大梁,他依然耀眼。四年來他通過了湖人設置的所有考驗,這次期末考交出滿分答卷,又何須驚訝?
原文:Sam Quinn
編譯:李太白